2018年“广东省食用菌行业协会2018年度会员大会”召开
“广东省食用菌行业协会2018年度会员大会”于2018年11月23日在广州召开,全省60多名协会会员和专家委员会成员参加了大会。
大会首先由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之“微生物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的牵头人,协会会长吴清平院士作了“中国微生物种业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出路”的专题报告,报告直言微生物资源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生物资源,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针对“种业自主创新”重大项目核心的粮食安全目标,报告突出了食用菌的开源(新优质食物来源)节流(秸秆回收利用)作用,以及远高于常规农作物的生物转化效率,有望成为这个投入高达数百亿元的项目的关注重点。面对微生物基因库、商业化菌种和先进育种技术大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国内科研力量分散、经费支持不足、研发基础薄弱的现实,吴院士提出了利用“国家微生物种业自主创新工程”的契机,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联合体模式,在广东创建国家级食用菌种质资源库,采用组学系列技术从原理上分析筛选食用菌的遗传和功能特点,选育大宗食用菌优良品种、节能周年栽培品种和野生珍稀新品种,开发具有功能优势的加工原料品种,在本省率先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合作共赢和转型升级。
华南农业大学林俊芳、郭丽琼教授的报告“白金针菇白藜芦醇代谢途径工程育种新技术研究”首次发布了在食用菌中成功转入葡萄功效成分的基因,显示了我省食用菌育种的科研实力;省农科院刘学铭研究员的报告“食用菌理化营养特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多种食用菌的营养、风味和功能成分构成,展示了食用菌在广式传统食品中的应用;华南师范大学张松教授的报告“食药用菌多糖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蛹虫草等品种的降血脂功能与机理;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辉研究员的报告“虫草的活性成分组学分析”回应了吴院士的倡议,应用基因组学和代谢物组学技术重点研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东虫草,发现了丰富的代谢产物和一批表达功能成分的基因簇,为加工利用指明了方向;粤微公司谢意珍总经理的报告“特色食药用菌菌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介绍了省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菌种库的建库历程,以及利用库藏品种开展多项保健功能筛选研究,开发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的进展,初步实践了以种质资源库为源头,科技推动产业的思路;绿健公司商东升总工程师的报告“新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首次推出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新品种虎松茸和黄金菇,其旺盛的产销势头证明了食用菌新品种的广阔市场前景。
协会主持的路线图项目课题组在会上正式发布了“全国食药用菌产业技术路线图”,该项目从2014年在广东省科技厅立项后,得到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于2015年山东齐河的中食协年会上召开项目启动会,成立专家团队,圈定行业范围和实施计划,经过资料检索、市场调查、多次全国食用菌产业大会等会议的专题研讨、征求意见和邮件调查,按照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屏障、研发需求的推导路径,采用多种科学的研讨方式,得出了全国食药用菌产业各主要环节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项目列表,并按轻重缓急的次序为政府部门设计战略规划、出台产业政策和制定科研计划提供指南建议,为行业组织制定产业规划和开展产业引导提供理论依据,为大学和科研院所申报科研课题提供方向和素材,为企业制定发展愿景和创新目标提供战略战术指导,为投资人投资新项目和新技术提供宏观和微观参考,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理性和科学的消费导向。应用食药用菌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成果,由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起草的《中国食用菌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由中国食用菌协会编制发布;应用路线图研究成果,广东省微生物研究牵头制定了广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广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广州市食用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计划;由吴清平院士牵头的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微生物种业自主创新工程”,正是借鉴了食药用菌产业技术路线图中野生资源和育种制种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建立以大型真菌种质资源库为基础和核心的微生物种业研发体系。
大会还汇报了广东省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州市食药用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年度工作,重点内容是委员会换届、联盟吸收新成员和创建本省食用菌行业团体标准的问题。